什麼是PIR(Post-Industrial Recycled)企業內循環?
PIR(Post-Industrial Recycled Material,工業後回收材料)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角料、不良品、廢料、呆料等,經過回收、處理後重新投入生產流程,形成封閉式循環。這種模式不僅能減少廢棄物,還能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,提升資源使用效率,降低生產過程碳排。
以PIR塑膠類的內循環流程為例:經過下角料回收、下角料標準管控、處理、破碎、純化、造粒、檢驗後成為循環再生塑膠,並投入新的產品生產流程。

碳循環應材(CRAM)整合循環經濟的上、中、下游供應鏈,專注研發:低碳循環塑膠 | 鋁合金 |銅材等,並提供一站式ESG永續減碳解決方案(包括PIR企業內循環),其提供的低碳循環材料皆可追溯完整的來源, 並提供完整透明的生產履歷與碳足跡證明。
PIR企業內循環 對企業的4大效益
近年來,循環經濟(Circular Economy)與碳中和(Carbon Neutrality)成為全球企業轉型核心,而PIR(Post-Industrial Recycled Material,工業後回收材料)的內循環模式,更因應國際政策與市場需求快速崛起。
以下是PIR內循環對企業的關鍵效益:
1.符合國際減碳政策與趨勢,降低貿易風險
-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:歐盟自2023年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,要求進口商申報產品碳含量,並於2026年正式徵收碳關稅。根據《歐洲環境署》統計,企業導入內循環可減少15%-30%生產碳排放,直接降低碳稅成本。
- 美國通膨削減法案(IRA):提供綠色製造補貼,鼓勵企業使用再生材料與低碳技術。PIR內循環符合補貼資格,可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。
- 中國「十四五」循環經濟發展規劃:目標到2025年,再生資源利用率達到60%,PIR內循環是達成目標的關鍵策略之一。
綠色供應鏈(Green Supply Chain)已成為跨國合作門檻,PIR內循環能提升企業ESG評級,避免被排除在國際訂單之外。
2.降低原料成本,提升資源效率
全球原物料價格波動劇烈,2024年鋁價同比上漲18%,塑料原料受原油影響年增12%(數據來源:IMF)。透過內循環將生產下腳料(如鋁廢料、塑膠棧板)再製為可用材料,可節省採購成本。例如,CRAM客戶案例中,某自行車製造商透過回收鋁合金下腳料,節省20%的採購成本,並達成95%廠內廢料再生率。
3.降低碳足跡,提升ESG評分
- 根據《世界經濟論壇》數據,企業內循環可減少高達45%的碳排放。
- 使用PIR材料可顯著降低產品生命週期評估(LCA)中的碳足跡,提升企業ESG評分,吸引綠色投資。
4. 創造碳權資產,佈局淨零排放(Net Zero)
據世界經濟論壇(WEF)的預測,全球碳權交易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突破1,000億美元,顯示碳權已成為企業實現淨零排放(Net Zero)的重要工具。企業通過內循環減少碳排放,不僅能降低環境影響,還能將減排成果轉化為碳權資產,創造額外收益。
CRAM的PIR企業內循環客戶案例:
從廢料到戰略資源:碳循環應材(CRAM)擁有全方位循環再生供應鏈系統,整合『回收廠、集中廠、拆解廠、處理廠、純化廠、再生廠』,以減少廢棄物、循環再生為目標,協助企業低碳轉型,實現淨零未來。
CRAM擁有豐富的PIR企業內循環經驗與低碳材料技術,成功幫助客戶將各種廢棄物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,降低碳足跡,並創造經濟效益。
以下是CRAM的部分PIR客戶案例:
案例一 自行車架鋁下腳料回收
- 客戶:台灣某知名自行車製造商
- 解決方案: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自行車車架鋁合金下腳料回收,重新熔煉後用於新車架製造。
- 成果:減少30%原材料採購成本,碳足跡降低25%。

案例二 IC Tray盤再生利用
- 客戶:台灣半導體製造商
- 解決方案:將廢棄的IC Tray盤破碎後,重新製成高品質塑膠顆粒,用於新產品製造。
- 成果:每年減少500噸塑膠廢棄物,ESG評分提升15%。

案例三 工廠塑膠棧板內循環
- 客戶:台灣電子製造工廠
- 解決方案:將損壞的塑膠棧板回收後,經過粉碎改質處理,重新製成耐用棧板。
- 成果:降低40%棧板採購成本,廢棄物處理費用減少50%。

面對國際碳關稅、綠色供應鏈與淨零轉型(Net Zero Transition)的壓力,PIR內循環已從「加分題」變成「生存題」。
CRAM建構了涵蓋回收、材料純化至再生製程的完整可追溯低碳循環供應鏈,確保提供真正透明可追溯的企業PIR內循環服務。
從廢料到戰略資源,CRAM提供全程永續減碳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