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搞懂低碳經濟:解密低碳概念的前世今生

在氣候變遷的今日,「碳」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化學元素,而是全球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的關鍵詞。無論是企業、政府還是個人,都必須正視減少碳排放的課題。本文將帶您深入淺出地解析低碳經濟的各種核心概念。

碳定價是一種透過經濟手段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策略。簡單來說,就是給碳排放量「貼上標價」,讓碳排成本更具體、更有感。

碳定價的主要機制:

  • 碳稅(Carbon Tax):直接對每單位(每噸CO₂)的碳排放量課稅。
  • 碳費(Carbon Fee):更靈活,通常針對特定產業或行為,並專款專用於碳減排
  • 碳交易Emissions Trading):設置碳排放量上限,允許企業購買和出售碳排配額(即碳權)。

碳稅是政府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直接徵收的稅收。目的是透過提高碳排成本,鼓勵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

實施案例:

  • 北歐國家如瑞典早在1991年就開始實施碳稅目前碳稅稅率超過每噸140歐元,被認為是有效減少碳排放的典範。

碳費碳稅相似,差異在於主管機關的不同,因此碳價支出的彈性也有差別。

碳費」可以專款專用於減碳排,例如用於發展減碳科技或成立氣候基金, 「碳稅」則混入國家財政稅收,可用於社會福利或基礎建設。

實施案例:

2024/10 /7 臺灣環境部碳費定價:一般費率為每噸碳新臺幣300 元,將來會分階段逐步調升。

碳稅VS碳費 區別一清二楚

類別碳費碳稅
主管機關環保署專款專用財政部統收統支
用途僅用於氣候變遷減量與調適綠色財政稅制改革,如減稅、碳稅稅收返還全民、儲備碳債基金
減碳效果碳價低、效果小碳價高、效果大
對民眾影響油電及消費支出增加透過碳稅返還,可提高淨所得
對社會經濟影響仍維持高污染的褐色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,更具國際競爭力,同時改善所得分配、促進社會公平

碳權代表一定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配額,可以在企業間買賣。

企業可以:

溫室氣體排放量 多:購買額外碳權

溫室氣體排放量 少:將剩餘碳權賣給其他企業

嚴格的碳管制可能導致企業將生產轉移到碳管制較寬鬆的地區,造成全球整體碳排放量並未實質減少的現象。

具體解釋:

倘若只有少部分的國家及地區實行碳定價,會導致高碳排的產業都外移到碳管制較鬆散的開發中地區。這麼做或許在碳管制區的碳排放量減少了,但全球整體的碳排放量卻沒有下降,甚至因為開發中地區的技術較落後,而使碳排放量不減反增,這個過程就稱為「碳洩漏」。

實施案例:

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歐盟2026 年將正式實行,來防堵碳洩漏

國際貨幣基金(IMF)倡議全球碳底價的機制,分別對低收入、中等收入與高收入經濟體建立每噸 25 美元、50 美元與 75 美元的碳底價。

碳中和指在一定期間內,企業或國家的碳排放量與碳吸收達到平衡。最終目標是讓整體碳排放量為零即達成淨零排放目標

實現方法包括:

  • 減少直接碳排放量
  • 投資再生能源
  • 購買碳權
  • 支持碳吸收計畫(如造林)

實施案例:

《巴黎協定》的2060年全球碳中和承諾。

碳抵換是一種透過投資綠色專案來平衡或抵消自身碳排放量的機制。

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資助減少碳排放量或吸收碳的專案,來抵消自身無法完全消除的碳排放量

碳抵換的主要類型:

  1. 再生能源專案:投資太陽能、風能等清潔能源
  2. 造林與重新造林:種植樹木吸收二氧化碳
  3. 甲烷捕獲計畫:減少垃圾填埋場等處的甲烷排放
  4. 能源效率改善:支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術和基礎設施
概念定義主要目的實施主體
碳定價碳排放量設定經濟價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政府、國際組織
碳稅直接對碳排放徵稅提高碳排成本政府
碳費對特定行業設定碳排放費用控制特定領域碳排政府、監管機構
碳權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額彈性管理碳排企業、碳交易市場
碳洩露規避碳管制的現象識別減碳漏洞國際組織、研究機構
碳中和碳排放與吸收平衡實現淨零排放企業、國家
碳抵換通過投資綠色專案抵消碳排彌補無法直接減少的碳排企業、個人、國際組織

結論:攜手邁向低碳未來

理解這些低碳經濟概念,不僅是企業的課題,更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。透過正確認知和積極行動,我們可以共同建構更永續的地球生態系統

參考文獻

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(IPCC)報告

世界銀行碳定價報告

台灣環保署碳管理資訊

國際能源總署(IEA)碳排放報告

RECCESSARY新聞

喜歡內容,請幫我們分享:)
zh_TWTW

CRAM碳循環應材為提供最佳的瀏覽服務,採用網站分析技術,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。若欲繼續瀏覽網站請點選「同意」。若您未點選「同意」而繼續使用本網站,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